九五至尊赌场,澳门赌城游戏

图片

西双版纳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 政策解读

作者 :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来源 :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2-06

为认真贯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落实《云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云绿办〔2019〕11号),结合我州实际,制定《西双版纳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推进方案》)。现将政策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推进方案》起草主要依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及2019年5月1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上强调的,让古茶树休养生息,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落实《云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云绿办〔2019〕11号)及云茶产业“八抓”工作情况,结合我州实际制定。

二、目标任务

2020年前,建立完整准确的全州古茶树资源档案库。到2020年底,实现全州规范化茶叶初制所全部建档管理。在申报获得“10大名茶”的企业和省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进行试点,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一品一码”的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实现初制茶产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溯,完成“10大名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力争到2022年,景洪市认证有机茶园面积8万亩、勐海县18万亩、勐腊县4万亩,全州有机认证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

三、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一)框架结构。《推进方案》由抓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保护;抓基地有机化;抓茶叶初制所全面规范化;抓龙头企业和名茶庄园;抓可追溯体系建设;抓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抓名牌产品;抓全产业链建设等八方面构成。

(二)主要内容。全面深入开展古茶树资源普查,摸清全州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制定《西双版纳州加强古茶树(园)资源保护实施方案》,每个县(市)各选2—3个古茶资源较好的村寨开展特色村庄建设和古茶树(园)资源保护试点;加快修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结合实际制定《西双版纳古茶树保护技术规范》;积极组织开展古茶园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加大茶园基地、茶叶产品、茶叶加工的有机、绿色认证,严格按照程序做好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的申报和管理;严格落实认证监督管理各项制度;加强全州有机茶生产主体行业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区域品牌和服务平台,提高茶产品竞争力;根据《云南省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方案》对辖区内茶叶初制所进行普查建档;引导全州已有茶叶初制所按照《云南省茶叶初制所建设管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进行提质改造,新建的茶叶初制所严格按照《规程》建设和验收;加大政策宣传,鼓励符合条件的规范化茶叶初制所积极申报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继续组织申报“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表彰,配合省级对2019年获奖涉茶企业开展重点宣传推介,鼓励获奖企业积极宣传企业品牌;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小巨人的意见》(云政办〔2015〕90号)及我州贯彻实施意见,推进合作银行落实培育农业小巨人金融服务书,引导鼓励合作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大对茶企支持力度;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推进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云政办〔2019〕2号),选优1—2家茶业“金种子”企业重点培育,推动上市、挂牌;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名茶庄园,推动茶旅结合,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加强宣传推介和线上销售;

建立健全茶叶产品追溯体系和防伪体系;在申报获得“10大名茶”的企业和省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进行试点;引导规范达标茶叶初制所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规范化茶叶初制所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将2019年度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茶”获奖产品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重点;努力提升全州茶园的品牌价值;开展普洱茶市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维护茶品牌良好形象;推动建设“普洱茶地理标志+名山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质量追溯二维码”的品牌体系,打造“绿色茶产业”整体品牌;继续组织开展好“10大名茶”申报工作,同步开展好宣传工作;高质量办好勐海国际茶王节、勐腊贡茶文化节;组织成功申报“10大名茶”企业和州内茶企积极参加昆明茶博会、广州茶博会等国际国内知名展会;制作茶产业专题纪录片和形象片,利用多种平台进行宣传;着力打造普洱茶名县、名镇、名村,重点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中国贡茶第一镇—易武”“中国现代茶园第一乡—大渡岗”“中国古茶第一村—老班章”等,加快提升名县、名镇、名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展“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以勐海县老班章村旧房改建新房为契机,加快完善规划建设,力争用3—5年左右的时间把老班章村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中国普洱茶第一村;着力打造好“种植—加工—营销—品牌”一条龙发展链条和“观茶—采茶—制茶—品茶—买茶—存茶”全产业链条,使普洱茶产业成为带动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推动勐海县连接以老班章为核心的七座名茶山旅游线路、勐腊县辐射5座的普洱茶“古茶山”的旅游线路;支持雨林古茶坊、陈升茶厂等企业开展“茶山行”活动,建设一批普洱茶精品店,推动精品普洱茶产品与游客面对面,让客户见到真正的古茶树、喝上真正的古树茶,促进旅游业、普洱茶产业发展;加快大渡岗茶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建设项目,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特色、有鲜明三产融合元素的茶叶特色小镇;制定精制茶及茶产品制造业实施方案,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优势品牌,实施重点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动能;整合州内科研单位及茶叶企业资源力量,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科研院校和茶叶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茶叶研究所,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完善茶叶交易中心定位和功能,推动茶叶交易市场有序整合,做好产业链服务工作。

四、涉及范围

西双版纳州境内的茶产业。

五、执行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和《云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云绿办〔2019〕11号)。

六、惠民利民举措

(一)抓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保护。《推进方案》明确提出,摸清全州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以澜沧江以北古六大茶山和以南六大茶山为核心,老班章、贺开、易武、曼松、薄荷溏、攸乐、勐宋等36座集中连片名茶山为重点,结合地理气候、立地条件、茶树特性、历史传统、民族文化等因素,划定全州古茶园(山)管理保护区域,每个县(市)各选2—3个古茶资源较好的村寨开展特色村庄建设和古茶树(园)资源保护试点。指导茶农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古茶树资源,保护珍惜好极为宝贵的古茶树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古茶园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

(二)抓基地有机化。《推进方案》明确提出,加大茶园基地、茶叶产品、茶叶加工的有机、绿色认证。加强有机茶园、有机茶产品的认证工作,并强化茶产品市场监督。推动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区域品牌和服务平台,提高茶产品竞争力。

(三)抓茶叶初制所全面规范化。《推进方案》明确提出,根据《云南省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方案》对辖区内茶叶初制所进行普查建档。引导全州已有茶叶初制所进行提质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规范化茶叶初制所积极申报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

(四)抓龙头企业和名茶庄园。《推进方案》明确提出,继续组织申报“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表彰。引导鼓励合作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大对茶企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融资担保公司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茶企业和茶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选优1—2家茶业“金种子”企业重点培育,推动上市、挂牌。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名茶庄园,推动茶旅结合。

(五)抓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方案》明确提出,努力提升产品品质,巩固和提高品牌的可信度、影响力。引导规范达标茶叶初制所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规范化茶叶初制所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   

(六)抓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推进方案》明确提出,解决以次充好、以普通茶充名山茶的现象,努力提升全州茶园的品牌价值。开展普洱茶市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维护茶品牌良好形象。

(七)抓名牌产品。《推进方案》明确提出,打造“绿色茶产业”整体品牌。继续组织开展好“10大名茶”申报工作。高质量办好勐海国际茶王节、勐腊贡茶文化节,组织成功申报“10大名茶”企业和州内茶企积极参加昆明茶博会、广州茶博会等国际国内知名展会,推动西双版纳茶产业“走出去”,扩大茶品牌影响力。

(八)抓全产业链建设。《推进方案》明确提出,着力打造普洱茶名县、名镇、名村,重点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中国贡茶第一镇—易武”“中国现代茶园第一乡—大渡岗”“中国古茶第一村—老班章”等,加快提升名县、名镇、名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展“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以勐海县老班章村旧房改建新房为契机,加快完善规划建设,力争用3—5年左右的时间把老班章村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中国普洱茶第一村。推动勐海县连接以老班章为核心的七座名茶山旅游线路、勐腊县辐射5座的普洱茶“古茶山”的旅游线路。支持雨林古茶坊、陈升茶厂等企业开展“茶山行”活动,建设一批普洱茶精品店,推动精品普洱茶产品与游客面对面,促进旅游业、普洱茶产业发展。加快大渡岗茶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建设项目,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特色、有鲜明三产融合元素的茶叶特色小镇。制定精制茶及茶产品制造业实施方案,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优势品牌,实施重点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动能。整合州内科研单位及茶叶企业资源力量,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科研院校和茶叶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茶叶研究所,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完善茶叶交易中心定位和功能,推动茶叶交易市场有序整合,做好产业链服务工作。

七、关键词诠释和重点事项

(一)加快条例、规范等的修订及制定工作。加快修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更加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促进普洱茶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制定《西双版纳古茶树保护技术规范》,指导茶农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古茶树资源。

(二)多措并举,推动我州茶产业绿色、规范发展。引导名山村寨将适度采摘古树茶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强化茶区农民自我约束,保护珍惜好极为宝贵的古茶树资源。加大茶园基地、茶叶产品、茶叶加工的有机、绿色认证,严格按照程序做好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的申报和管理。根据《云南省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方案》对辖区内茶叶初制所进行普查建档。引导全州已有茶叶初制所按照《云南省茶叶初制所建设管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进行提质改造,新建的茶叶初制所严格按照《规程》建设和验收。对通过验收的茶叶初制所,按照《云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登记。继续组织申报“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表彰。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推进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云政办〔2019〕2号),选优1—2家茶业“金种子”企业重点培育,推动上市、挂牌。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名茶庄园,推动茶旅结合,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加强宣传推介和线上销售。建立健全茶叶产品追溯体系和防伪体系。鼓励规范化茶叶初制所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加快名山茶地地理标志登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按出茶必开票、票要随茶走、授权生产要见票的方式,解决以次充好、以普通茶充名山茶的现象,努力提升全州茶园的品牌价值。推动建设“普洱茶地理标志+名山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质量追溯二维码”的品牌体系,打造“绿色茶产业”整体品牌。继续组织开展好“10大名茶”申报工作,同步开展好宣传工作。着力打造普洱茶名县、名镇、名村。着力打造好“种植—加工—营销—品牌”一条龙发展链条和“观茶—采茶—制茶—品茶—买茶—存茶”全产业链条,使普洱茶产业成为带动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推动勐海县连接以老班章为核心的七座名茶山旅游线路、勐腊县辐射5座的普洱茶“古茶山”的旅游线路。支持雨林古茶坊、陈升茶厂等企业开展“茶山行”活动,建设一批普洱茶精品店,推动精品普洱茶产品与游客面对面,让客户见到真正的古茶树、喝上真正的古树茶,促进旅游业、普洱茶产业发展。加快大渡岗茶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建设项目,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特色、有鲜明三产融合元素的茶叶特色小镇。整合州内科研单位及茶叶企业资源力量,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科研院校和茶叶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茶叶研究所,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交易场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规范设立审批程序,优化调整股权结构,完善茶叶交易中心定位和功能,推动茶叶交易市场有序整合,做好产业链服务工作。